逍遥户外联盟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立刻注册 找回密码

逍遥游户外网

站长推

参加活动:12

组织活动:92

逍遥游 发表于 2012-8-1 10:4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入系统,获取更多!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刻注册 |

x

云雾缭绕的梅里雪山,这座主峰的海拔只有6740米的雪山一直拒绝登山者的征服,
近年已经有多起山难发生。 
  “为什么登山?因为山在那儿。”每一次攀登,都逃脱不了死神的阴影,滑坠、雪崩、高山病、溺水…… 2008年8月1日,雪崩,这个“死神使者”又将11名攀登者长眠于K2的冰川下。2008年7月19日,北京女山友娄颖在成功登上慕士塔格峰后猝死。翻开中国50年来第一本山难报告,50年,136人遇难,那根用鲜血绘成的死亡上扬线,让人触摸到中国50年山难史的悲凉,也警醒着正准备在国庆期间动身的驴友们:山难,是难以避免的客观存在,并不仅仅发生在海拔3500米高山之上,更多的是,发生于不需要特别培训和技术下的中、低强度户外运动中。而后者,正在占据这个悲剧的主体。
  54年来,K2的诱惑始终伴随着死神的气息。
  每年夏季,世界各地最优秀的登山者,如受到某种召领,集约前往中国新疆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堡交界处,开始一年一度的K2夏季攀登“大会”。K2,如同一列东方火车,载着已经征服了无数巨峰的登山者开向未知,而有的人的终点就是死亡。
  2008年8月1日,雪崩,这个“死神使者”又让11名攀登者长眠于K2冰川中,死亡人数接近1986年那个惨烈的夏天。这座学名为“乔戈里峰”的世界第二高峰,是世界上公认的最难攀登的山峰,从1954年迄今为止约300人成功登顶,77人在攀登时送命。
  但死亡,并不单单属于K2,也不仅仅存在于垂直极限运动。
  2008年7月19日,北京女山友娄颖成功登顶有“冰山之父”之称的穆士塔格峰后猝死。“娄颖”这个名字,被中国登山协会记入2008年死亡名册。
  2008年,中国登山协会发布了中国第一个山难报告。翻开这本《2007年中国登山户外运动事故报告》,50年,136人死于登山和户外运动,那根用鲜血绘成的死亡上扬线,让人触摸到中国50年山难史的悲凉,也警醒着正准备在国庆期间动身的旅友们:山难,是难以避免的客观存在,同样发生于不需要特别培训和技术下的中、低强度户外运动中。而这部分,正在占据这个悲剧的主体。

  
新手和老驴最容易出事
  透过岁月斑驳的玛尼堆,老登山家刘连满和刘大义希望找寻到铭刻在记忆深处的贡嘎群峰。
  “1957年能够登顶,与其说是一次胜利,倒不如说是一个奇迹。”那年5月,刘连满、刘大义等6名队员成功登顶海拔7556米的四川贡嘎山,这是我国第一次自主组织攀至7000米以上高山的登山运动。然而,奇迹随着死亡而来。下撤途中,师秀、彭仲穆和国德存三名队员整组滑坠,另一人遭遇雪崩,共有4人遇难。
  “为什么登山?因为山在那儿。”这句登山名言,召领着无数征服者,贡嘎山的悲剧,并没有吓退他们。珠穆郎玛蜂、希夏邦马西峰、启孜峰、慕士塔格峰……每座山峰就是一部死亡笔记。截至2007年,中国大陆有55名登山者迷失在海拔3500以上(青藏地区为5000米以上)高山之中。
  对山的渴望,并不只是专业的登山者。上世纪80年代前,户外探险对普通中国人来说,只在小说或传奇故事中寻见它的身影。2000年开始,户外运动热潮,“驴友”这个名词出现在中国人生活中。在一位资深驴友的日记中记录了当年他们独行千里的豪情,“这里属于那些厌倦了城市水泥森林,有惊人的勇气背起包,追赶落日降下的那个山头的侠客”。
  国家体育总局2005年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大陆从事过登山户外运动的人口有1000余万,仅次于篮球人口——当然,这1000余万的数据包括了老年人这样健身型的登山。但即使只统计“消费型”登山户外运动人数,也有200余万人。而据中国登山协会提供的最新数据,目前国内经常参加登山户外运动的约有5000万人。
  户外热,从户外用品的销售势头中就能一窥究竟:1996年中国大陆出现了第一家户外用品店,到了2005年,整个户外用品行业实现了100%的业绩增长,有户外运动俱乐部700多家。
  登山、攀岩、溯溪、漂流、沙漠穿越、徒步、野外生存……在将探险的梦想变为现实的过程中,大自然总会不经意地显露出它瞬间冷漠的背影。山难,开始缠绕到普罗大众。
  “2000年是个中国山难史的分界点。”中国登山协会调查研究小组副组长杨为民说。这句话可以从《2007年中国登山户外运动事故报告》中得到佐证,从1957年到2000年,当时没有户外运动,也很少有民间登山活动,遇难者基本上是专业运动员。而从2001年到2007年,短短的7年间,共发生72起户外事故,81人遇难,超过了高山探险中的遇难人数,成为山难的主要部分。同时,高山探险中的遇难人员也基本上是非专业运动员。
  “大量没有经验的新手涌入,一些自以为是的老驴友胆子大了,思想麻痹了,结果引起山难人数的回升。遇难人中大多数是这两类人。”在杨为民提供的1957-2000年高山探险山难事故中,一半以上死难者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其中不少缺乏高山探险的经验。
  让杨为民紧张的是,遇难人数在逐年增加,2007年更是到达历史最高点。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中国大陆共发生26起山难,29名驴友遇难,这两个数字,比2006年多了9起7人,是2005年的3倍。
  “很多不该发生的事故发生了,不该死人的地方死人了,这是个可怕的趋势。”杨为民说。

  
危险的下山
  在中国,发生登山事故最多的地区是西藏的珠穆朗玛峰和四川的贡嘎山。珠峰是世界最高峰。自然条件恶劣,高山缺氧严重,加之去登山的人数众多,因而登山事故的数量也最多。贡嘎山号称是“魔鬼之山”,1957年至1984年底,已有20名登山者在那里遇难,有几次事故都是由于突如其来的大雪或大雾,使登山者无法辨别方向而失足滑坠。
  在2006年户外运动中,参与者的遇难发生原因按人数多少排列,依序为滑坠5人,漂流翻船3人、溺水3人,山洪冲走3人,落石1人,猝死1人,中暑衰竭1人,落石1人。
  滑坠是常见的登山事故,也是造成山难的最主要原因,据中、英、日学者统计,其占登山死亡事故的37.3%-70%,其他造成死亡事故的主要原因依次为:雪崩、高山病、掉入裂缝和全身衰竭。
  “上山容易下山难。”这是中国老话。值得提出的是,登山死亡事故中的相当一部分是在下山途中发生的。在1957年-1984年发生的44例外国登山者在华遇难事件中,有27例是在下山时遇难,其中又以滑坠居多,为21例。
  根据BBC的统计,登山者登顶乔戈里峰后下山时,死亡概率远高于登顶其他高峰后下山时的死亡概率。在冰雪和岩石徒坡上向下方行走时,由于惯性大,速度快而摩擦力小,容易发生滑行。同时,较长时间的高山缺氧,造成反应迟钝,判断错误,身体疲惫。
8月1日的K2山难,是发生在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区,当时,遇难登山者所在的登山队已经登顶,正在下山途中。突然,一块巨大的冰块从一个冰塔上分离开来,沿着被称为“瓶颈”的陡峭冰谷滑落,击中登山者,惨剧发生。
 AA制是把双刃剑
  “有驴的地方就有江湖。”一位老驴友说,在这个“江湖”里,有人生的激情,也有所必须遵循的生存法则。
  2006年7月,广西南宁市13名驴友相邀去郊县森林旅游,不料夜晚露宿时山洪暴发,一名女孩被洪水冲走身亡。女孩的母亲状告驴友,要求另12名驴友赔偿35万元。这起被称为“中国第一起户外案”,由于涉及到AA制中各驴友间是否担责的问题被广泛关注。
  AA制,是中国户外运动最常见的集合模式。无论是桑温特、绿蚂蚁这些户外用品店,还是绿野、磨房等网站,都可以看到AA制的身影。在“绿野”上,几个素不相识的人,凭着一个帖子,本着费用均摊的原则就开拔了,简单,快捷,省钱,但是没有专业指导,没有相近的户外技术背景,在朝一个地方前进时,激情抹杀了安全意识。
  在“中国第一起户外案”中,如何选择户外露营地是户外运动中的基本常识,有着非常明确的要求,不能以很累和找不到更好的地方为由而放弃保护生命。然而,AA制下,缺乏严格的组织方式,使得原本可以避免的悲剧发生。
  在2007年户外运动的25起28人山难案例中,有19例是由单人行动、亲友活动、朋友结伴及网上组团的,占案例总数的76%。特别是北京灵山“夏子事件”的发生,让很多网友惊呼,该结束AA制时候到了。
  “登山和户外运动存在比较大的危险性,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组织者和参加者之间可能彼此不了解,造成风险的加大。一旦发生问题,这种纯AA制的活动形式,就难以确定责任问题。”山难报告的撰写者、前中国登山协会户外部部长李舒平认为,进行登山户外活动,还是应该走俱乐部这条路,有组织地进行,不要搞“无责任团体”。
  杨为民并不反对AA制度。在他看来,AA制无罪,有错的是不做准备的人。
  “户外的本质就是个性,但不能把个性当成一种时髦,个性只属于有能力有准备的人。”他告诫,在进行AA制活动的驴友中,需要提高安全意识,去一个地方活动前,先了解当地的地理特点和气候特征,再做相应的准备,才能大大降低发生意外的危险性。
  意大利传奇登山家赖因霍尔德.梅斯纳尔说,乔戈里峰最新这次事故死亡人数之多让人警醒,部分原因是登山运动变得太商业化,使一些缺乏应急经验登山者相信,只要交一些钱,并跟着大群人走,他们就不会遇到什么危险。
  新西兰、美国是目前公认的户外运动管理最好的国家,每个景区对前来的人不仅仅是收门票,还检查运动者装备,要求提供活动计划,比如运动者要攀登山峰,就会要求带有相应长度的绳子,多个上升器,如果没有必要的装备就会拒绝对方入内。而在中国大陆,户外运动发展的安全管理现状却不容乐观。
  “有人提出建立所谓的救援体系,但我认为那是最后一步。”李舒平说,风险教育是第一步,让参与这项活动的人都能意识风险存在哪里,然后再把风险管理的系统建立起来,才能把灾难发生的可能性控制到最小程度。” 

开始的开始,是我在唱歌;最后的最后,是我在走;
   不忧愁的脸,是我少年;不仓惶的眼,等岁月改变;

返回头条返回主页户外中心同城活动活动视频影视欣赏同城资讯金币商城直播室点歌台户外保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 为什么选择我们
  • 百万品质线路任选
  • 最好最优质服务高品质服务
  • 全网性价比最高
  • 旅游一站式服务

关注我们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13-2014 逍遥游多媒体工作室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