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报复华沙人的反抗,希特勒下令将华沙烧成灰烬,对这个城市展开了一系列有计划的摧毁行动甚至派出了德军中的特殊部队—Verbrennungs und Vernichtungskommando(焚烧与拆毁分遣队)来专门完成这些任务,华沙毁于一旦。那些古老华丽的建筑,那些悠久的文化,再也不复往昔荣光,只剩残檐断壁。
华沙
所幸的是,极有先见之名的华沙大学建筑系的师生们及时地将华沙古城的主要街区、重要建筑物都做了测绘记录。战争一爆发,他们把这些图纸资料全部藏到山洞里,房屋街道虽然毁了,但它的形象资料保存了下来。 战后在重建华沙城市时,苏联人主张要建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模式的新华沙。而许多华沙居民聚集在市政府前议论纷纷,华沙大学的师生们把战前画的老城市图纸拿出来展览,以唤起人们对曾经华沙的回忆。人们逐渐形成了一致的意见,要恢复华沙原有古城的风貌,并最终迫使政府改变了原来的决定。
华沙古城
当恢复华沙古城的消息传开后,流浪在国外的波兰人一下子归来了30万,不计薪酬地投入了重建城市中去,城市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在废墟中重生,这就是战后著名的“华沙速度”。
在这项伟大的重建工程中,尤其是在保护和修复历史古迹的工作中,建筑师和华沙民众们非常严谨,他们依照幸存下来的珍贵数据和图片对古城内900多座历史建筑进行了修复。“连墙上的一条缝也要原原本本地复原”——这是当时参与重建波兰人的坚持遵守的法则。
华沙
而现在的华沙,若不了解她曾经的历史,很难看出她曾经遭受过历史的洗礼。
华沙
即便生活的家园得以重建,但并不意味着伤痛被抹平,走在街头,随处可见和那段战争相关的纪念碑,时常有市民走过,轻轻放下花束再走开。
如果你想更深刻地感受二战对这个城市的影响,那么,建议去下面几个地方:
华沙起义博物馆

华沙起义博物馆
华沙起义博物馆是2004年7月31日为纪念华沙起义60周年时对外开放的。馆内的展品使人感受到起义期间华沙的气氛,它不但陈述了为期63天的军事性搏斗,也展现了当时平民的日常生活。
Próżna街

一条通往Plac Grzybowski的街道
Ul Próżna是一条通往Plac Grzybowski的街道。这里保留了二战的遗迹,战争给城市留下的“伤痕”依稀可见:摇摇欲坠的红砖墙、被轰炸而断裂的建筑……向南几条街道,还可以看到为数不多的华沙犹太区围墙遗址。
华沙历史博物馆
华沙历史博物馆建于1936年,通过历史照片、绘画、电影等资料展现华沙历史。进入博物馆首先有15分钟的黑白影片,记载华沙历史的繁荣、建筑、文化,以及当初被称为中欧巴黎的盛况,还有华沙在战争中的毁坏以及城市重建的过程。
前华沙犹太区
二战之前,这里时华沙犹太人生活聚居的地方。1940年纳粹在这里建立了华沙犹太区,直到1943年犹太人起义。如今这里还保留了少数的1940年以前的犹太建筑遗址。
犹太英雄纪念碑

犹太英雄纪念碑
犹太英雄纪念碑建于1948年, 1940年秋天,希特勒在华沙建立犹太人隔离区,强行把犹太人迁移到区内,人数最多时曾达45万人。1943年4月19日,忍无可忍的犹太人在区内起义,后被镇压,大批犹太人遭杀害,犹太人隔离区随即被纳粹军队夷为平地。
华沙无名烈士墓

华沙无名烈士墓
华沙无名烈士墓位于毕苏茨基广场,建于1925年,二次大战期间遭到毁坏,后得以重建。无名烈士墓中存放着从战场上收集来的泥土。墓上还刻着战斗过的地点与日期。无名烈士墓也是波兰举行各种活动的重要场所。
最后的最后,请一定要去华沙老城区看看,重建后的那里,是华沙人的骄傲、勇气、尊严以及对这个城市深沉的爱与守护。
后记:华沙古城后来作为特例于198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一般是拒绝接受重建的东西,但华沙人民自发地起来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为世界所有的古城作出了榜样,也对欧洲的古城保护产生了重要影响。
# r" X2 N# v. \( }7 s- W)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