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x
登入系统,获取更多!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刻注册 
|   9 k! Y$ c% v4 R3 ]( ]! B( k' h 2016年12月18日星期六,山野户外一行四人(我爱我家、英雄联盟、高山流水、拙人勤耕)早上7点在燕山立交桥北乘上65路公交车,可能是因为天气较冷和临近年底的原因,今天参加活动的人较少,公交车上也空空荡荡,只坐了几个人车就出发了。
 ; c* R. J# W3 Q; m! R5 e3 z  今天计划穿越:八里峪—黄石崖—四门塔,上周从太甲山穿越到四门塔,路线较长,到四门塔时间太晚了,没有进四门塔景区游览,所以今天从八里峪上山,路线相对较近,可以留出游览四门塔的时间。) Z: |) G( t" `
 在8点40分我们从刘家庄车站下车,往前走一点从一小庙对面的小胡同向南,走到头右拐,在几位热情的村娃带领下从村南头小路上山,穿过大片果园,沿梯田边村民劳作的小路,翻过层层梯田,一步步向上,最后登上八里峪西面的山峰。
 2 Y' @7 m# W$ ~, D  V5 m2 z9 P  今天早上天气不错,大风一扫前几天的雾霾,天空通透了少,出现了少有的济南蓝(不敢奢望西藏蓝),背后的刘家庄看的清清楚楚,整个村庄在不断地长大,新房子也越来越多了,看来村民的生活也日渐富足。+ d9 t- `/ o8 M7 q
 
   " K1 l1 I: ]) e2 V2 d" Q& S, q# }% t  从刘家庄下车,也可以从八里峪内向南走,峪里有水泥路可以一通到峪底。但我们感觉还是走山路更合我们的心意。从山上走可比走峪内水泥路多走不少路,因为整个山路都是围着山沟绕来绕去,山上也没有正经路,用放羊人的话说我们走的是“羊道”。一路上爬上爬下,翻山越岭,跨过一道道沟,越过一个个坎,大约用了接近3个小时才走到金銮殿,如果在峪内走也就一个小时就可以到达那里。
 ) }5 q: J, y( y% q/ F  ?  北方初冬的山上,五颜六色的色彩几乎褪尽,就连松柏树也变成了老绿色或黄绿色,大部份的树木和灌木丛已落叶归根,只剩下干枯的枝条,显的有几分萧瑟,几分凄凉。
 + Y4 [! O: ^4 W  此时整个山坡上只有大片的茅草,用其朴实而自信的单一色调将山野涂抺成金黄色。迎风摇曳的茅草,一阵大风过后会掀起阵阵波涛,纤细的茅草任凭寒风吹打,却毫不畏惧,风过后又重新挺拔地站立在高高的山冈上,尽职尽责地守护着大山,为大山增姿添色。
 ( c' M4 ~/ x# b) {1 ]4 O7 M
                      $ l: j/ @0 i( Q2 x& {6 e 在中午12点40分到达今天的最高山黄石崖(海拔约616米),上个星期我们是从黄石崖山顶往东走,在黄石崖东面陡峭的崖壁上下来,从北面绕过一个山崮,然后一路向南下山,最后到达四门塔。
 8 T/ B% x- v6 `3 I7 j- J' m  今天想走一条新路,从黄石崖的山腰处有一条小路沿着黄石崖由南向西转了一个马蹄形。上次走这条路时一直顺着山体转,由于中途没有左转,最终转到了北峪村。
 " K$ j( O" e* ?7 m0 P- R" @  今天三个户外群的驴友碰到一起,其中有一位(悠闲)驴友,多次走过这条路,便临时当起领队,带领着大家一起走,在其带领下,我们在黄石崖下面的山垭口向左转,沿黄石崖东南坡转了一个大圆弧,最后翻过一个山垭口顺利到达泉子峪村,顺村中的公路向南就是四门塔。
 8 f2 W% G3 \1 R
     . B: o- {: Y/ m5 s  从黄石崖转下来,已经下午一点多了,再翻过一个垭口就快到四门塔了,我们在山垭口一处平整的地方休息午餐。
 3 H% z+ S& a6 ^7 B3 a7 D
    * s! C/ Q- o0 U* r; j2 I- d; Z' }4 p 午餐后,我们很快来到四门塔,办理了门票后,进入神通寺。神通寺:初创时名曰朗公寺。创始人朗公(京兆人,俗姓李)和尚在当时统治者支持下,达到"上下诸院,十有余所,长廊延袤,千有余间,三度废教,人无敢撤"之规模。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文帝扬坚敕令更名为神通寺。神通寺历经1600多年,几度兴废,至今尚保存下来众多闻名中外的珍贵文物,如四门塔、龙虎塔、千佛崖造像、唐台基、墓塔林、历代碑刻等。
 " a4 g! Y% M, x  神通寺有前后两个院落,左右有钟楼和鼓楼各一个,进入神通寺院内正面是天王殿,两侧分别是祖师殿、伽蓝殿。再往里走正面是大雄宝殿,两侧分别是药师殿、观音殿。
 ) f. P* g6 P$ o# V9 r  大雄宝殿后正在扩建施工,好多仿古大殿正在建设中,规模巨大,看来不久后整个寺院就要以新的姿态迎接香客和游者。
 % b1 L2 c3 d2 N9 s% b+ d) Q
                       7 J1 L6 }: b" ^- j% H2 j  因寺庙正在施工,我们只能从大雄宝殿出东门,沿路东台阶拾级而上,建于隋代的四门塔就位于青龙山南坡,塔内正中央有一个四方平台,平台上有一座方形塔心柱,塔心柱上方以十六块三角形石梁和塔身相联系住塔顶。四门塔呈平面四方形,全部用当地出产的大青石砌成,非常坚硬,一千多年来尚无风化侵蚀的情况。它由塔基、塔身、塔檐和宝顶组成,塔身上用石块垒砌挑出五层作为塔四角攒尖的锥状屋顶,上置石刻塔刹。; t$ A, }* s% v
 塔心柱四面各有一尊主佛像及左右二尊菩萨和弟子,每尊佛像都是用正块大理石雕刻而成。佛像皆螺发肉髻,颜面丰圆,额光平正,细眉慈眼,隆鼻长耳,嘴角上扬,安详恬静的神情,似在向人娓娓说法。这些佛像雕刻细腻传神、刀法流畅、文饰清晰,极富中国文化、艺术的审美精神,是珍贵的佛教艺术极品。; ^4 S( e$ o0 o! J4 `: P
 
    ) e# n' I$ I6 n" V0 c9 P) W( m: o 四门塔北面是通灵神松——九顶松,此松为汉代所植,已有两仟多岁,相传凤凰衔枝而生九顶,故称九顶松,此松历经沧桑,受寺院经声佛号之熏陶已心中有佛,善男信女每每求佛皆如愿以偿。" {9 n8 R! r5 G8 I7 e7 r
 
  / r6 r7 O* d+ y% E. n; s4 ` 从四门塔沿石阶向东北60余米是小宋塔,小宋塔由三层方形石块迭起,每层石块中间和底、顶还有五层厚方形出檐石板,最下面的方形石块内空,南北留各有一拱门,塔体能高六点一七米。塔底部基座为一整块长方形大石块,南面刻有比丘福林于绍圣五年(公元1098年)为父母造塔三级的题记,此塔为神通寺唯一现存宋塔。
 6 N- ?- W4 H# p; G9 _0 _2 C% Q
   5 y" p: T1 d9 l  看过小宋塔,继续沿台阶向青龙山上走,直走到石阶的尽头快到青龙山顶,也没发现什么景点,只好返回九顶松处,沿下面的路向北左转过拱形石桥到西面的白虎山。( \6 b) F' D% x
 
      3 \. |% E% o* ]  o2 @. x 过石桥后,就是一个巨大的石碾,神通寺原有一巨大石碾,供僧人碾米、面之用,相传碾为神碾,一斗米可出两斗米。二零零一年修复此碾,碾盘直径6米,碾砣长1.8米,直径1.6米,重达10.8吨。+ ]1 o' k; W( ]* T
 
   & [3 M6 r+ A, j6 {0 T% z4 L. Y  从巨碾向上,不远处是"古塔博物馆"——墓塔林:墓塔林在神通寺遗址西北方向,现存墓塔46座,墓碑15通。此处墓塔根据塔身和塔顶形状不同,可分成密檐式、阙式、幢式和亭阁式。这里的墓塔造型各异,刻工精细,式样繁多,可谓国内少有的古塔博物馆。! k7 t- f' d  |) n0 f- Q4 V+ k$ M" i
 
       ) ?4 q! N# C2 n6 |& ~) }  当然最负盛名的当属号称具有盛唐艺术奇葩——龙虎塔:因塔身雕有龙虎而得名,砖石结构,高10.8米,方形。塔身由4块石板筑成,雕有四大天王、迦叶和阿难、佛、菩萨、飞天、龙虎、云等。每面石板中央各开一宝珠券门,塔身内方形石柱上各雕盘龙、佛像、飞天等。塔檐用砖砌筑,仿木结构重檐,檐下有双跳华拱承托,上置覆莲、项轮、宝顶为塔刹。龙虎塔整座建筑造型优美、刻工精细、富丽堂皇,显示了盛唐造型雕刻艺术之精华,为我国稀有古建筑。
 ( C. E8 e% ?* V5 N. \. X$ g
     ( F3 i. C& t7 f' ?) v  Y5 p  拜谒过龙虎塔,继续沿台阶上山,登上一个平台后,展现在眼前的是初唐佛教明珠——千佛崖造像:千佛崖位于神通寺遗址西北方向的白虎山山腰。造像区高数十米,长60多米,现存佛像240多尊,造像题记46则,是唐初60余年内贵族、宅民、僧侣等为父母、兄妹、儿女"祈福"而造。造像中大多面相半圆适宜,眉清目秀。造型构思之巧,雕刻刀法之精,艺术造诣之高,为古今人士所称道。可惜的是由于年代久远,千佛崖造像历经沧桑,很多已经风化损毁严重。
 ) O, ]- x) g5 E. ^! D
           \- E: _3 D5 G7 b9 c+ n6 {* v! _2 [. `  X+ f' k' |
 从千佛崖开始往下走,途经白虎亭,为一井亭,系明代建造,因位于白虎山下,由此而名。此亭因建造年代久远,明显的看到亭子有些歪斜,横梁已经下沉弯曲。; P; X" s* X4 f/ X: E: W0 k; c
 
  ; W# u! @( C0 a. { 穿白虎亭而过,不远就出了四门塔景区,沿山间石板路继续向西南,是柳埠国家森林公园,途中偶遇送衣塔。送衣塔由大形方石砌成,高出地面3.9米,边长2.4米,南面开一拱形门,造形古朴,有唐代风格。) i, w6 T; K' Z/ ?
 传说明代有父女二人,父在神通寺为僧人,女在涌泉奄为尼,因往来多有不便,父放衣服于塔中,女取出洗净、缝补好后再放回塔中,因而俗名“送衣塔”。. c) V9 H( w/ y4 d
 
       * c: p) O8 R& p+ f% D% ?8 n) c- i  涌泉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竹林是北方最有名的竹林,定位国家级森林公园。这里大片的竹林因泉而生,而涌泉侧掩映在翠绿的竹林之中。长满青苔的小路,在泉的滋润下,即便是在酷热的夏天依然格外清凉。
 3 Y5 ^- L+ t4 Q! ?7 c7 F! l  在涌泉上面不远处是涌泉奄,奄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原占地6380平方米,现存大殿三间,吕祖寺一间为2000年据明代原貌修复。6 ~# S3 _, r! {+ L" L- }+ Q
 
 ; Q6 [* c; A) y8 Z  j8 K8 \- j
          & J+ r% f0 v7 [: r. s# o! }" @ 涌泉桥,为一单孔石桥,长18.8米,宽3.5米,桥头有石狮一对,建造于明代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凭栏下视可见碧水一泓,犹如翠锦。桥南十多米处有造像十九尊,皆长面长颈。另一石有宋熙宁游人题记一则。
        5 y1 C* R4 K  M1 q* R; s 我们从涌泉竹林出来,到达四门塔门口时已4点半了,等了一会67路公交车就到了,车上人很少,上车打道回府,结束一天的行程。
 ) p6 K8 k' y, E: x9 n8 h% P/ z; j  今天,全部行程14.68公里,比较轻松,在四门塔景区里悠闲地逛了一圈,游人很少,环境优雅,有山、有水,文化沉淀深厚,玩的很开心!% Z" V/ a8 W- U: _2 Z' y' E
 & N- I4 b' d: v8 j4 t  w
 
 | 
 
    返回头条‖返回主页‖户外中心、同城活动▲活动视频、影视欣赏▲同城资讯、金币商城、直播室▲点歌台、户外保险、
 
    、
 
    感兴趣的会员:
                
              履步青云 2022-0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