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洞应该从“战国”时候说起。近几年,由于龙洞庄大兴土木,他在龙洞庄发现过汉代和宋元时期的古墓。但是可惜的是都没有经过考古部门的鉴定。他还认为龙洞庄曾经是春秋战国时候的战场,龙洞村就是古地名叫“甗”的地方。 说是“甗”,有什么证据吗?历城县志上面有记载啊!他随手打开正续合编的《历城县志》的第三册,翻到第47页,“黄钺《游佛峪龙洞记》元于饮《齐乘》状此山如重甗。然甗,固齐地,《春秋》僖公十有八年:”宋师及齐师战与甗,齐师败绩。”注:甗,齐地。或以为在今济南府历城县。其即此地邪?
甗:[yǎn]
释义:1.古代蒸煮用的炊具,上下两层,中间有箅子,陶制或青铜制。2. 上大下小形状像甑的山。3. 古地名,今中国山东省济南市附近。 龙洞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都比较符合对古地名“甗”的描述。
首先,叫“甗”的这个地名是因为山势“上大下小”像“甗”或者像“甑”而得名,现在的鹊山、华山等等都不接近“甗”或者“甑”的形状。再说,“甗”指的是一个地名,而不应该是一座孤立的山名。这种山势也只能在济南市的东南部寻找。
我们从济南市东南方向经过仔细搜寻比对,比较符合“甗”这一特征的只有龙洞庄的山势。分布在龙洞庄山区边际的白云山、城墙岭和禹登山,多么酷似“甗”的三根“腿”啊!而且龙洞庄的整个山势是周围高,中间低。又酷似“甗”的上半部分“甑”。
龙洞庄一带,属于地质学上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区,由于这里水平分布的各个地质时期的岩层差别,在长期水流冲刷、风化侵蚀等作用下,容易造成“上大下小”的山势。现在无论是从东面历城区的太平庄、西坞村、郭家庄看,还是从南面的黑龙峪村和矿村看,山脉连绵,山势十分陡峭险峻。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经过几千年风化后的山势。可以想象,早在两千年多前,呈现在古人面前的地势肯定是要比现在更加险峻,见到“上大下小”、状如重甗的山势也就不足为奇了。在古代,龙洞庄的山势如“甗”,易守难攻,作为济南市东南部的天然屏障,是当之无愧的,所以在这里发生战争,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其实龙洞庄的人,祖祖辈辈就有"这里曾经是古战场"的传说。因为在龙洞庄一带,村民经常发现一些古代的兵器,最多的是青铜材质的箭头。据王传友说,仅他知道从龙洞庄发现的青铜剑就有四把。
我们都知道,青铜材质的兵器,就是春秋战国时期普遍使用的兵器。这又印证了在叫“甗”的这个地方,春秋战国时期曾经发生过宋师和齐师双方交战的历史记载。
当然这只是我们民间的见解,最终还是需要权威部门的结论。我所以把这些写出来,就是希望能引起考古专家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