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户外联盟

履步青云 发表于 2013-4-16 14:55:09

泰山道里记

泰山道里记

                清·聂鈫/原著 岱林 舟子 愚夫/点校

《泰山道里记》史部地理类,清聂剑光著,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成书,杏雨堂刊本,另有光绪年间重刊本。《泰山道里记》不分卷,全书一册,约四万余字,是一部“以路为纲,以山之脉络为文之脉络”,记叙泰山山脉、道路、名胜古迹、金石的著作。它记载了泰山主脉以及岱东、岱西诸山,兼述徂徕山,灵岩等十二支脉。记述翔实,考证严谨。编次为序文、图、正文、跋文。附图有五:泰岳、北宫(岱顶)、红门、岱庙、北宫(灵岩寺)。作者自序称:“为著此书,凡四易其稿,历时三十年。”



四库全书总目?泰山道里记》提要



《泰山道里记》一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国朝聂鈫撰。鈫字剑光,泰安人。是编前有自序,称生长泰山下,少为府胥。性嗜山水,每攀幽跻险,探稽往躅。因读刘其旋《泰山纪略》、成城《泰山胜概》,其中有一地两称,或同名异地。岩谷深阻,题刻为苔藓所蔽者,间遗而未录。近乃架梯刮摩垢蚀而求之,虽风雨寒暑,弗惮其劳。又质之野老,参考群书,竭半生精力,汇成一编。提挈道里为纲领,分之为五,合之为一,曰《泰山道里记》。未有其从孙学文跋,称者:如石经峪刻《金刚经》,据徂徕刻石辩为北齐王冠军书;唐《纪泰山铭》下截剥落,叶彬补书百八字;宋《述功德铭》摩勒岱巅,鑱毁原碑字犹存;介邱岩、分水溪及古明堂均失核蓄疑;又肃然山、奉高城、季札子墓与白骡冢,俱误指其地;汶、泮、三溪诸水皆牵混源流;岱背琨瑞、灵岩诸山,因隶他县而未录。并逐加考验,辩伪补阙。盖以土居之人,竭半生精力,以考一山之迹,自与传闻者异矣。



民国《重修泰安县志?泰山道里记》著录



《泰山道里记》,清聂鈫撰。鈫字剑光,泰安布衣。此书为自来志泰山者之最。钱大昕谓其:“质而不俚,简而不漏,洵志乘之佳者。”信然!今本只载郡守增瑞序,钱大昕序、姚鼐序、高怡序及自序俱遗。(民国?《重修泰安县志?艺文》)



《泰山丛书?泰山道里记》提要



近年《道里记》通行本不载此序,因检查《泰山志》得之,亟为录出。俾阅者知著书之难,而聂君之苦心为不可及云。(民国?王价藩《泰山丛书》“民国戊午季冬建屏附识”)





《泰山道里记》聂鈫跋



泰山介齐、鲁间,昉于《管子》;孔子登泰山小天下,尽于《孟子》。后世著述不一,是编恐未悉合。偶读《灵岩志》,叹其雄奇巧,然皆泰山也。故王元美曰:“灵岩是泰山背最幽绝处,游泰山不游灵岩,不成游也!”按:灵岩在泰山西北,至《水经注》琨瑞山之朗公谷在泰山东北,犹两背然。或朗公谷属灵岩者,误。而《岱史》诸书姑置弗载,致泰山全体不备,非例也。

  岁巳酉夏,余乃游灵岩,探琨瑞,搜访名迹;据三川,辩玉水,履勘源流。附录之以补言泰山之缺略云。

余又谓:山水从金石中见,金石自山水中来。今是编既出,犹有《泰山金石考》六卷。凡历代遗迹、碑刻、方向及间有断缺者,须分别存佚,各为跋语剖晰以注之。恭纪《国朝东巡金石录》为卷首,窃附《泰山道里记》于卷末,是山水与金石所宜并著者也。叹流光之迅速,嗟老眼之昏华,未可矫强,姑存虚志。

  癸巳春,有上元严侍读先生雅好登临,广搜金石,因纂《泰山志》;过访《泰山道里记》及《泰山金石考》诸书,披阅携归。乃别为《金石类签》一书,而泰山金石并随意采入,岂非时数使然哉?噫!金石也,山水也,同余夙癖为不徒矣——鈫。





《泰山道里记》聂学文敬跋



泰山掌故,古有《泰山记》,其亡已久。至明始有《泰山志》,为吴伯朋所辑。后查志隆易名《岱史》,历城刘敕增修之。基书分类杂陈,率多挂漏,未称完善。  

吾叔祖剑光,性嗜山水,遍览名胜,搜讨金石之文,阅三十年成一书,名曰《泰山道里记》。凡诸记载所未详,而尤当特书者,如:石经峪刻《金刚经》,据徂徕刻后辩为北齐王冠军书;唐《纪泰山铭》下截剥落,叶彬补书百八字;宋《述功德铭》磨勒岱巅,鑱毁原碑,字犹存;介邱岩、分水溪及古明堂,均失核蓄疑;又肃然山、奉高城、季札子墓与白骡冢,俱误指其地;汶、泮、三溪诸水皆牵混源流;岱背琨瑞、灵岩诸山,因隶他县而未录。叔祖逐加考验,折衷群书,辩讹补缺,征信确凿,以路为纲,殊简括有法。稿成见示,读之而有叹焉!  

盖叔祖尝留心经世之学,今且终老乡里,杖履遍山谷,仅借此消岁月,以娱其志,而年已逾五十矣。书之传不传,非所计也。  

               乾隆丙戍正月既望学文敬跋



泰山道里记》钱大昕序



往者,李进士素伯在京师,数为予言:“聂君剑光者,居岱宗之阳,多识岱故,贫而好著书,良士也!”

  岁乙酉秋,予以使事道出泰安,留一日为岱宗游。欲访剑光同行,顾人无识之者。是日,出城北门,历十八盘,登玉皇顶,抵暮而回,粗识岱宗面目而已。

  其冬,复过泰安,剑光持刺介素伯书来见,予喜甚,然简书有期,不复能入山矣。将别,剑光以所著《泰山道里记》属余序其端。读之,由近及远,由正路以及四隅,较若列眉。其间岩谷幽阻,昔人游屐所未至,掌录所未详者,剑光历三十年,布衣芒屩,手扪目验而知之。其文质而不俚,简而不漏,洵志乘之佳者。素伯所称,不予欺也。

  予夙有山水癖,与剑光同。他日再游岱宗,剑光能强为我行乎?书之以为息壤之约。

                       乾隆三十年 嘉定钱大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泰山道里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