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x
登入系统,获取更多!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刻注册 
|    " V' F5 _$ z3 y8 j- s, W$ T
 + c. h/ p- W) X$ }; x3 v0 k: r2 N) b2 E/ [4 Z* c% [: O
 农历春节渐行渐近,年味也越来越浓了,这周六(2017年1月21日)是春节前最后一次户外活动。早上8点山野户外一行5人(南山壁虎、我爱我家、草果、好人、拙人勤耕)在仲宫乘上887路公交车,8点21分至汤家庄下车。/ r1 \/ g/ o) T* l! w% B
 往南走几十米左拐进入东大沟水泥路,路北面是普山(从普山山脊向东可到达铜壁山),我们沿水泥路至铜壁山下(据传当年张良在此屯兵百万,固诺铜壁而得此名)。层层梯田、果园间有小路盘旋向上至铜壁山垭口,然后沿山脊向东南方向走,远远看到繁茂的树丛中飞出一座红瓦六角飞檐斗拱仿古凉亭,特别醒目,这就是子房洞的坐标。
 / |& q- N0 k: S& C* z0 ~4 N
  ; O. F: S$ L- T6 I 
 1 U- b6 f$ f) g+ @- X
  9 A9 v" ~9 _  [" P: Z 4 C' [% q6 J6 c" b/ f% V/ ~
 
 : [* j: S& R' q7 l' U  到达凉亭后,有一条向下的石板路,从此便可以进入子房洞景区。过“凌虚门“,在山崖石壁上见一神似龟形的小洞,相传张良成仙后,神龟从石壁中破壳而出留下的,张良便乘神龟成仙而去。8 m- \; b7 S; i  p0 V& k
 继续前行,就是大名鼎鼎的子房洞,传说这是张良隐居修炼的地方。如果把铜壁山比作一条龙,那么子房洞正好位于龙头处。
 + \' B% o6 A1 p# X) o  子房洞面南,洞门由青石券成,显得规整,额嵌“汉留侯子房隐仙洞”八字,镌刻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906年)正月。洞东西两侧,各有碑碣,分别为明隆庆、崇祯和清康熙年间重修子房洞、创建五帝阁记碑。洞之周围,翠柏葱郁,蔚然深秀。; E3 m; n8 S* k7 E2 U) M' M/ Y, m
 进入洞内,迎面是一石龛内供奉有张良骑神龟神像。借助手电光前行,山洞豁然变大,宽约7米,高约5米。继续前行约30多米洞穴越来越小,行走困难,只好退出。据说,子房洞深约百米有余,洞内深处有一地河,水流淙淙,堪称龙脉。《历城县志》记载:“扶山,一名南扶山,有洞曰子房。洞深里许,下有地河,好奇者每探之闻水声潺潺,则不敢渡矣“。民间还传说从这里撒下麦糠能从趵突泉漂上来。
 , ^% B" D" g1 Q( X% o" V
   0 T9 g/ }" W9 B) m- g; l0 K
 4 }# ?3 V  y1 n& |# a8 Q
  , u/ M& w* M1 `1 ] ( e, @' f! b7 _- l+ O% L
 ' }4 H6 D- n4 _) h: b$ S
 继续沿石阶向下沿途有山神庙、三仙台、黄楝古树,双白虎泉等景点。我们已经来过多次,因今天路线比较长,时间紧就没有继续向下,而是沿山腰的石砌游览步道绕铜壁山一周至子房洞标志性建筑“应天门”。
 ( t* w+ a1 f' j- ^& W. k  应天门是一座仿古牌坊,应天门东面的山峪还有子房庵和石砌的长方形古墓三座。三座古墓中,左为张良墓,右为尹宗墓,中为黄石公墓,但这墓里是否真的葬着张良还有待考证。& `1 O# {3 }" g4 O/ J7 ?
 
   3 R" m. ~% D! l  u
 . Y4 G8 C- c3 Z! E' V/ f3 N8 f
 4 @0 R, M, {4 D# q1 b) z* ~  我们只在应天门稍事休息和拍照留念后,沿着向南的小路继续上山,下一个目标是“攥头山”。从应天门到攥头山大约两公里,攥头山位于里石村西南角,当地人称为尖头山,远看就像一个三角型,山不算很高,海拔大约500多米,却非常陡,战争年代是重要的军事制高点。  由于此山陡峭,无路无道,只能四肢并用爬上山,前两次走到这里没有登顶,留下一点遗憾。今天决定登顶,不能再错过了。其实真爬起来,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上去了。登高眺望,可东看柳埠、野生动物世界,西望高而锦云川乐园风光,南眺泰山,北望黄河。* Y7 v# i0 T0 Z
 
   2 h( P& g4 Z; p5 M
 , _! w0 z  T$ v2 B
   4 Q$ }* E$ `( a5 e0 m: @
 3 X$ ]" E% s; S& Z* |; T
 ) u0 D' r% P, B9 b6 y: o  W. |5 u1 x& s4 }
 
   - R2 n3 \9 P( l% E2 ?% Y; I
 $ c9 e3 z3 V8 `- w
   0 M, O1 L5 z6 g8 E
 , P- ~# j0 [# I
  / J- }8 t. x# h  O7 W# Q 8 o$ `+ ^/ Y+ y7 s) o
 
   + \8 T( c7 j6 d; \' v6 \) a1 O2 J) g/ w5 T; q: t) G
 - {- n5 H* z5 f" C
 从攥头山下来向南,下一个目标是3公里外的耙头山,不知道这稀奇古怪的名字是如何得来,耙头山海拔约580米左右,没有什么特色。
 & g3 Q  B6 C& J+ l" P! F  从耙头山往东北可以到达观音洞,从水泉村出山。我们继续沿山脊奔向东南方向的纪儿寨。
 4 L/ w$ n( r; |# @- _; c. ?; Z
  / p" n  }1 I( o0 H# N4 I 
 ) k6 v8 b# i1 z, s. L6 D, _
  * z; t+ x& G) v, C 
 / m; J5 k' k/ |  Z
  , H: f2 W! v7 a+ f. z: a % T5 h, d; K% K3 z+ p" T; m
 % a5 s) s4 i( r' c# ^% B0 @8 B' k
 
  ~# Q- V/ w8 t6 [+ E; @9 G & w' q2 c* j* M2 e0 p  V+ w
 
   ' @# q4 L. {( l: n
 0 K+ @+ M5 r9 X
  I" o1 K$ P* J9 f 
 6 B% r7 |  u# [" r9 x- p: j) ~/ g) o6 y' a9 ]+ v- V
 
   8 ?. n' c3 [* b: l
 $ j& h. R" q3 v/ D  V, a' V. W  下图远处的山就是纪儿寨,远看纪儿寨雄伟高大,而且山型独特,好似一个酣睡的婴儿躺在山顶,憨态可爱,伸手可及,特别逼真,可能这就是纪儿寨名字的来历吧。
 3 \( S  n! L9 l
  , c9 G  P, i! h ' o% [. c7 a6 C' l* L
 
   . a8 V; C' G* d; B
 " Z2 e8 }1 ^" s! g
   ' f2 y, L# u2 O# i/ z. i
 . u, I% o  V+ q9 q6 O7 o  当我们到达纪儿寨时,发现一座南北长几百米的巨大石壁横亘在眼前,难以逾越。仔细研究了山势和周边环境,发现想从山崖上翻过去,难度很大,有一定的危险。只能从北面沿着山崖绕一周,或沿山崖西面根部慢慢地过去。我们选择了比较短的路线——沿山崖根部走过去。  j0 P- x( _( e3 p* r
 这里根本没有路,一侧是垂直的岩石,一侧是深渊,只能贴紧山崖,抓住树枝或岩石慢慢地,一点一点向前移动,每前进一步都要屏往呼吸,不敢有半点闪失,感觉时间好像已经凝固。不仅要经受稍有不慎就可能坠崖的恐惧,还要忍受穿行于荆棘丛中被尖刺扎的痛苦。短短几百米路程,我们足足走了一个多小时。
 4 {# }! K2 h) {4 Y, c( G& _
   . t% B8 _1 P% P; O" p( R) C3 E, [, w4 h
 6 J( G7 e) P" p8 n
   # {* F/ y* P% F1 J) @: Q3 v+ [3 m7 A  z! J" x; b
 
   i5 j' c$ A: d9 a9 e$ P; w% X0 `! b8 i8 P2 N! x1 B$ X
 
  ! \; }& Q( V+ f' o4 x  @( x 
 9 D7 @! O) [$ }1 T- m& q. `' Y$ N! ]* y  Y4 ?( }
 穿过纪儿寨,感觉轻松了很多,今天最难的一段路过来了,后面的路比较平坦了。我们继续向南,过瓦子岭后奔泥淤泉村。
 - ^' n9 A% t$ M1 g3 F
  ' f' w) ?% W6 p. |/ [# N 
 4 \) K* a5 [- h& ]
  5 r  x6 Q3 e% n1 w( `8 j& }* X# w ! g# J+ h0 I; ]1 k4 C6 ]
 
  # L, z5 X9 ^. f0 Y5 }4 ]' X$ ?4 {( ` 
 . P* q* d4 H( E3 ^( q! C  Q
  ) |: v+ N6 N  H/ T$ z% g 9 w) ^1 n2 X( Z8 E( s
 
   ! k- B* l" t1 [; g# i( e) Z; h% S! H
 
 ' G/ @8 F9 k( A7 B) f  泥淤泉村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柳埠镇西南7.5公里处。建村于唐代,村以“泥淤泉”而得名。传说,其泉常被山洪所冲泥沙淤塞,建村后曾多次开挖而复涌,故称其为泥淤泉。. Y- |" t8 }' p& H+ \, e& x
 泥淤泉旁有一株高大粗壮的古槐树,胸围2.8米,高30多米,树干洞穴累累,人称“唐槐”。古槐枝干已经枯落,主干顶端却又长出旺盛的新枝。古槐旁边5米远的地方,有一个“品”字型泉池,最深一处达10米,池中泉水哗哗有声。这就是当年的“印度泉”,现称泥淤泉。泉水涌出后分为两股,一股流向东南,一股流向西北,有时明渠流淌,有时潜入地下。弯弯曲曲流过街巷,流过村民门口,到处可见落差水和小石桥,一派江南水乡景象。村民们用泉水洗衣、做饭、浇灌田园,尽得其便,自称“赛江南”。此泉为2004年新命名的济南72名泉之一。/ @$ @5 f5 j# l
 
   / y; t1 `. j) W: j
 N6 p* Q. o- t+ b' I# [# L3 F
   ; O, |; t9 Y, o( q
 " B) Q: H  S  n$ Y% D
   " E" J6 P0 h1 J8 t& S& V/ g- |! {9 L
 
  6 U' R: j5 [8 X7 P/ i: y 
 , v( G# U# _) A2 U* a) U
   ; r( D2 `- @9 i/ N$ X' U. h" i# l1 L% j2 h  H8 p/ u
 , v, u0 \2 D) E: O# G7 d
 
  : E1 }9 z$ }' G- @ 3 _+ @+ K& h  q& [+ m& `4 ]
 看完泥淤泉,已经下午3点45分,最后一班公交车已经在下午1点40分开走了。只好从村里找了辆出租车,打车至历城三职专,再从那里乘车回家。
 8 a, O, H7 [: c: _5 z* ?% s5 H  今天全程14.33公里,最高海拔605.2米。路程不算远,途中景色还不错,还有大量的人文观。
 3 \- r9 ?1 K8 {9 j; k9 x, e) p% B6 S; S+ a
 
 | 
 
    返回头条‖返回主页‖户外中心、同城活动▲活动视频、影视欣赏▲同城资讯、金币商城、直播室▲点歌台、户外保险、
 
    、
 
    感兴趣的会员:
                
              履步青云 2022-0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