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户外联盟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立刻注册 找回密码

逍遥游户外网

站长推

查看: 11258|回复: 5

三清山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371

组织活动:288

履步青云 发表于 2013-4-7 13:59: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入系统,获取更多!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刻注册 |

x
不到三清山,不知世上有神仙!" g5 s% |$ Z3 O) d2 H! t
三清山又名少华山、丫山,位于中国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与德兴市交界处。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列坐山巅而得名。其中玉京峰为最高,海拔1819.9米,是江西第五高峰和怀玉山脉的最高峰,也是信江的源头。三清山是道教名山,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遗产、国家地质公园。
4 Z* c* l# o& {2 e+ p三清山主体南北长12.2公里,东西宽6.3公里,平面呈荷叶形,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位于欧亚板块东南部的扬子古板块与华夏古板块结合带的怀玉山构造快体单元内。地处怀玉山脉腹地,属花岗岩构造侵蚀为主的中山地形。山势是东、南、西三面陡峻,北面稍缓。从山脚至山顶,水平距离5km,海拔由200m陡增至1816m[1]  。
/ ~' J5 r# o8 h* ~' c$ @; J三清山不同成因的花岗岩微地貌密集分布,展示了世界上已知花岗岩地貌中分布最密集、形态最多样的峰林;2373种高等植物、1728种野生动物,构成了东亚最具生物多样性的环境;1600余年的道教历史孕育了丰厚的道教文化内涵,按八卦布局的三清宫古建筑群,被国务院文物考证专家组评价为“中国古代道教建筑的露天博物馆”。4 m8 k) ^, W2 N! z2 \' J
世界遗产大会认为:三清山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内展示了独特花岗岩石柱与山峰,丰富的花岗岩造型石与多种植被、远近变化的景观及震撼人心的气候奇观相结合,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美学效果,呈现了引人入胜的自然美[2]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推选为“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之一;中美地质学家一致认为是“西太平洋边缘最美丽的花岗岩”。7 G( y  O* S( x0 i* t
三清山坐落于江西上饶东北部。素有“天下第一仙峰,世上无双福地”之殊誉。主峰玉京峰海拔1816.9米,因玉京、玉华、玉虚三座山峰如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列坐群山之巅,故名。三清山经历了14亿年的地质变化运动,风雨沧桑,风雨沧桑,形成了举世无双的花岗岩峰林地貌,“奇峰怪石、古树名花、流泉飞瀑、云海雾涛”并称自然四绝。三清山以自然山岳风光称绝,以道教人文景观为特色,已开发的奇峰有48座,怪石有52处,景物景观500余处。1988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面积为756.6平方公里,最高峰玉京峰海拔1819.9米。1997年8月美国国家公园基金会主席保罗等访华团慕名来三清山考察后惊叹道:“三清山是世界上为数极少的精品之一,是全人类的瑰宝”。 三清山为历代道家修炼场所,自晋朝葛洪开山以后,便渐为信奉道学的名家所向往。唐僖宗时(873-888年)信州太守王鉴奉旨抚民,到达三清山北麓,见到此山风光秀丽,景色清幽,卸任后即携家归隐在此。到宋朝时,其后裔王霖捐资兴建道观,三清山开始成为道家洞天福地。明景泰年间(1450-1456年),王霖后裔王祜对三清山进行大规模的重建,并请全真道士詹碧云协助其事,按照“先天八卦图式”布局,布景缀点,摩崖石刻,三清福地始成大观。因此,三清山有“露天道教博物馆”之称。  三清山风景名胜区内资源丰富,景点众多,景观布局“东险、西奇、南绝、北秀”。我国著名a散文家秦牧赞之为“云雾的家乡,松石的画廊”,著名风景名胜专家清华大学教授朱畅中高度赞颂三清山“看罢三清和黄岳,三清定将胜黄岳”。历代名臣名家王安石、朱熹、苏东坡等都在这里留下足迹。 4 g! y' K7 B5 b  e% y  D. q
主要山峰1 h4 ^5 K5 I6 P  ~
玉京峰# n$ y& x4 ?! n
玉京峰位于三清山的中心,与玉虚、玉华两峰鼎立,海拔1816.9米,为三清山第一高峰,峰顶有大巉岩突出,东侧巉岩上刻有“玉京峰”三个楷书大字。顶端平坦约50平方米,中间有一刻有棋盘的方石,相传太上老君常与众仙在此下棋。两侧巉岩地势空旷,上有升天台。玉京峰东、南、西三巉岩如削。5 e( s+ S) \) Q* e
玉虚峰
0 z! V: X- b' x% U8 T% G玉虚峰位于玉京峰西北,玉华峰以南,海拔1771.6米。南端狭长,地势险要;北头平坦,视野开阔,东南是飞仙谷,北面是黄杨谷。. O3 N' v7 H. ~4 K# v7 i% y  Q; \8 U3 n
玉华峰
* K' n) W! _$ K* \; c玉华峰位于玉京峰西北,南与玉虚峰对峙,海拔1752.8米,岩壁上刻有“玉华峰”三字,峭拔秀丽。南头岩石上有一圆井,水色棕红,无源,长年不涸,井旁刻有“丹霞井”三字。西侧隆起一方巨石,上刻“尚书悟仙台”五字,台下有数块大石自然堆起一方天井。峰顶岩石垒垒,地势险要,顶岩石上刻有“红云”两个楷书大字。5 p; N. ~, i  u. u; @% `! p
蓬莱三峰7 s  A: n% n1 T# T2 G8 {, S4 J2 M
蓬莱三峰位于玉京峰南面。蓬莱、方丈、瀛州三峰相联。( j2 R! q* a# \7 V
锦屏峰
9 B4 L* K2 F& @/ h; ?; w锦屏峰位于玉华峰西,四面悬岩平薄如墙。其顶狭长,怪石岑峨参差,远观如雕镂的花边,立面峻拔,石纹成线。锦屏峰与玉虚、玉华两峰相对,两峰高耸如门,锦屏峰远居其中。锦屏岩缝上长有很多杜鹃、苍松。& M" x. B6 V: W3 ~
天柱峰
' z: K! r0 n/ \4 G天柱峰位于玉虚峰西面,与锦屏峰隔壑相望。
. B5 [9 p! S& _# v( ?6 {, Z玉笋亭立) i( N6 S! D# x  v+ {1 ^8 k2 @4 x
玉笋亭立位于天柱峰南面。状如破土而出的竹笋,兀然亭立。顶上有几株虬松盘岩屹立。
1 Z3 e6 W* a7 O; A( U2 A! `% P双剑峰' \: F  e7 z4 x& ~& Z7 d
双剑峰位于九天锦屏峰西北。两峰相联,合为一峰,峰顶露出两尖,状如两抦宝剑之锋。" y3 v$ z7 A2 T# G* ]6 S* l$ E
老子峰
7 @& A0 m/ S# J老子峰位于三清山西北部。峰状如老道,无冠束发,身着宽袖道袍,俯首躬背,精神专注,看经悟道。
1 Z" I. K$ \  q天门峰$ p* F1 K+ ^9 y$ B( U, V- `+ w
天门峰位于玉京峰西北,与灵龟峰对峙,两峰中间是少华福地三清宫的要隘天门。峰居三清宫北,海拔1568米,石壁上刻有“天梯”两个大字。峰顶是一巨大花岗岩岩体,光洁平坦,面积有数百平方米。" m' x# N# \2 z
灵龟峰( C) e! y- B& g! u. A7 w2 P
灵龟峰位于天门峰东面,海拔1557.8米。峰上一岩状如灵龟而伏。东北飞崖断壁怪石嶙嶙,西南平缓,绿树成荫。峰顶有潘公庙,庙座岩石上镌有“灵龟峰”三个大字。
3 i* v  w6 N! ?! R* G* _& q& p! O  l五门峰" h' I8 {* P9 O% ?$ @, ^
五门峰与冲虚峰隔涧相望,南北对峙。巉岩迭立,险隘关口,古人在关口岩壁上分别刻有“东天门”、“南天门”、“西天门”、“北天门”、“中天门”等楷书大字,故称五门峰。东北岩壁上有琵琶石、母子石。母子石下有众妙千步门,是通往三清宫的第二要隘。穿过千步门,千步岭沿峰直上,全长500余级石阶。1 t6 _+ b9 m9 Z) Y* J; \/ V$ z
女神峰
+ a' x2 u) A- f* }: z' x+ ]. b+ j女神峰在三清山南侧,面玉京峰,高80余米,近观远眺,皆形似女神,披发齐肩,双手托着两棵青翠古松,正襟端坐,凝神沉思。" h5 u# I) P& c/ J7 D# T" `4 i8 h
道教文化5 Z- e, U( h5 @! e: F/ ~& e
三清山的兴衰沉浮,始终与道教的兴衰有密切的关系。三清山道教文化开始于晋代葛洪,葛洪在三清山拥有特殊地位。据史书记载,东晋升平年间(357-361),炼丹术士、著名医学家葛洪与李尚书上三清山结庐炼丹,著书立说,宣扬道教教义,鼓吹“人能成仙”,至今山上还留有葛洪所掘的丹井和炼丹炉的遗迹。尤其是那口丹井,历时一千余载,依然终年不涸,其水汪洌味甘,被后人称之为“仙井”。于是葛洪便成了三清山的“开山始祖”,三清山道教的第一位传播者。( h5 f, g9 a3 ?
葛洪
( J& _  K& {2 e: ^% ~# M时至唐朝,道教被朝廷奉为国教,士穿行往返于大江南北,三清山的道教也随之兴盛起来,香火不断,朝山香客络绎不绝。唐(周)圣元年(639),朝廷为了加强统治,割衢州须江(今称为江山市)之南乡、常山之西乡和饶州弋阳之东乡,设玉山县,遂将三清山划为玉山县所辖。其后,方士将化缘所得,在葛洪结庐炼丹之处营建了三清山上第一座道教建筑--老子宫观(此观被称为“三清福地”),进一步巩固了三清山在道教史上的重要地位。北宋宁真宗笃信道教,奉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此时,在三清山一带开始出现成批的道教建筑。方士们为了纪念葛洪开山之功,在山上建起了葛仙观,内中供奉葛仙翁和李尚书石像;同时建起的还有福庆观、灵济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方士们在天门峰的悬崖之上,用天然花岗岩雕干砌成一座六层五面的风雷塔,此塔历尽千年风雨,至今巍然不动,被誉为三清山上道教建筑中的一颗灿烂明珠。, }6 H0 _' ?9 o4 P
元时,朝廷把道教当作控制汉民族的思想武器,道教进一步受到重视。此时三清观内出现了信奉全真派的方士,他们专门从事道教活动,多时达几十个人;更多的方士则信奉正一派,他们受道教经典戒规约束,谙熟各种醮祷仪式,在民间从事道教活动:一为从事阴事,超度亡灵,如做功德、关殓等;一为从事阳事,如打醮等。据元人鲁起元在《游三清山记》中说,此时三清山正在大动土木,扩建三清观。观内供奉石刻石仙君、葛仙翁、李尚书、金童、玉女、潘元帅神像;山上景物、地点也以道教称谓命名,如仙人桥、雷公石、判官石等等。由此可见当时三清山上兴盛一斑明太祖朱元璋特别推崇道教,张天师为全国教主,贵溪龙虎山遂成为全国道教活动中心。7 w8 e9 a2 ^0 n3 D/ N
三清山距龙虎山仅300里,近在咫尺,传教、化缘的方士来往频繁,联系也极为密切,三清山的教务活动几乎直接在张天师控制之下进行的,此时山上朝拜之风极兴盛,散居于赣、浙、皖、闽的方士和信徒,每年的八九月份,都要组织香会“一年朝三清,一年朝少华”。他们结队而行,以三清神像和旌旗开道,点燃香烛,抬着猪牛羊各种祭品,并鸣三眼铳助威,配以鼓乐,吹吹打打,浩浩荡荡向三清山进发,每日多则上万人,少则几千人。明朝为三清山道教活动的鼎盛时期。山上的道教建筑也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至景泰年间,山上已经建起龙虎殿、方士羽化坛、玉零观、纠察府、演教殿、九天应元府、潘公殿、方壕上、天门石坊、飞仙台、流霞桥、石阶“众妙千步门”、“冲虚百步门”等建筑,并重建三清观,改建三清宫。明代的宫宇建筑十分独特:前后两进,座北朝南,以山上花岗岩雕凿干砌而成,石梁石柱,四周配以石墙,内供玉清,上清、太清三尊石雕石刻神像130尊,摩崖题刻45处[11]  。
3 L4 W1 i; B( V8 q* `民间传说$ M* S  D! Y- Z7 j4 L
猴王法相的由来/ y: c, f- w9 k9 r% |
传说当年大闹天官的孙大圣,奉观音法旨,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功德园满。师徒四人到西天佛国,参见如来佛祖,听候佛祖嘉封,以成正果。唐玄奘率领悟空、悟能、悟净参拜佛祖毕,侍立一旁,听候佛祖赐封佛号。当时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不料孙悟空突然向佛祖如来叩首说道:“谢佛祖赐号封佛,悟空理应知足常乐。怎奈那东土神州,大千世界,妖魔并未尽除,黎民深受其害,悟空怎能安心礼佛,静坐旁观,岂不有负佛祖赐封斗战胜佛的本意!”佛祖笑问悟空:“如此说来,尔意欲何为呢?”梧空答道:“悟空欲往东土神州选一清静圣地,继续修炼降魔大法,妖魔一天不除尽,斗战一天不能止,这样才能不负封赐佛号之意。”佛祖听后笑道:“想吾西天净上,乃极乐世界,黄金铺地,白玉为池,地涌莲花,璎珞垂地,七宝菩提,万劫不灭。大千世界,哪里还有比这更好的清静圣地呢?”悟空回道:“东土神州,有座三清山,是天地生成的瑶台仙境。那里奇峰参天,彩霞铺地,白云生幽谷,飞瀑挂山间;怪石奇松忘色相,不老须岩万古苍。悟空欲去修炼降魔大法,又恐老君教祖不能容我。因为当年大闹兜率宫,蹬翻了老君八卦炉。”佛祖听完。便问两旁侍立的门人弟子:“谁愿代我东去三清,带领悟空向老君教祖说情,让他留下悟空,以成全他齐天宏愿。”观音菩萨闪出班来,双手合十道:“弟子愿领悟空东去三清,向老君教祖传达佛祖法旨。”佛祖点头大喜,众门人口诵佛号:“南无阿弥陀佛”。
' T& D3 X2 p3 z+ L4 E1 d5 \悟空当殿辞别师父师弟子,跟随观音驾彩云,直向三清山飞来。观音菩萨身穿紫绎色法衣,脚踏着金莲,顶放七宝光轮,一路香气彩云护拥。悟空驾起云头,紧紧相随,不多时,便飞抵三清仙境,来到玉京峰前,参见教祖太上老君,传达佛祖如来的旨意。教祖听观音说明来意后,笑对悟空道:“好一个美猴王啊,过去便让他过去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目然。难得你有如此齐天宏愿,我岂能耿耿前嫌呢?我赐你九天锦屏洞唐一座,三才多宝灵珠一颗,此珠在手,天地人三界纤毫毕现,哪里出现妖魔为害,立即看得分明,你就直接去除妖降魔捉怪,用不着再翻那跟斗云去巡查了。”老君一席话说得众神仙都大笑起来,观音便拜辞老君教祖,驾彩云回西天复旨。悟空也叩谢教祖,自去九天锦屏洞唐收拾新居。洞府前,古松环绕,恰有一光坦坦大石块,悟空很喜欢坐在这石块上,久而久之,竟成悟空修炼观宝的“妙高台”  。
+ T' `, R$ {: `6 D) u天帝赐玉
' S3 V% S9 ]3 `, M隋唐以前,怀玉山本无山名。玄奘西行取经后,佛教大兴。唐大历年间,有个叫志初的僧人来到怀玉山,见这里山青水秀,景色绚丽,与世隔绝,俗尘不染,正是念经学道、修身养性的宝地,心中大喜,便四处化缘,讨乞布施,之后在怀玉山结庐定居,将其住地取名“定文寺”。志初佛心虔请愿书诚,不仅天天击磬诵经,还在峰巅之上设一香炉,每天五更时分便登峰敬香,久而久之,炉中香灰竟又堆积成峰,人称这峰为“香炉峰”。  n" d. P/ X( n' j
香炉峰炉中香烟袅袅随风飘上天廷,玉帝甚为诧异。他召来千里眼和顺风耳,吩咐道“凡间不知何人如此虔诚,天天进香诵经,朝拜于我。你们两人前去察访一番。快去快回。”千里眼、顺风耳步出天门,降下云头,来到人间,不一会儿便察访清楚,禀告了玉帝。玉帝深为感动,当即宣来财神佛爷,命他从宝库中取出宝玉一块,投下凡尘,赏给志初。* B% C1 J! z  e, _' z( I6 I
这天晚上,志初和尚正在寺中击磬念经,忽听霹雳一声震耳欲聋,抬眼一望,只见天空闪出一道白光,照得山上如同白昼。志初不知凶吉,连忙起身,刚出寺门,便见一个明月般晶莹光亮的圆盘倏地当空坠下,直落在定文寺前的土墩上,圆盘落处,迸进万点火星,定睛看时,那圆盘早已无影无踪了。志初不知是甚物,便取来一把锄头,奋力在圆盘消失的地方挖掘,掘至深处,得到一枚铜镜般大小的宝玉。志初又惊又喜,忙收藏于袖中。这土墩便被后人称为“白玉墩”[13]  。  o! h8 V, q4 Z
葛洪开山
: g- G0 U& H+ }东晋年间,一天,葛洪来到玉山的金沙地方。那时的玉山还没有建县,到处古木参天,荒草遍野,虎啸锒嚎。道人抬眼西望,只见层峦叠嶂之中,巍然屹立着三座巨峰,其势劈地摩天,峥嵘崔嵬,不禁连声赞叹,又忙向老农打听此是什么山。老农答“是三清山”。道有问:“何以三清山?”老农指着前面三座山峰说“听老辈人说,这三峰是三清列坐处,是仙山,山顶曾有金光紫云出现哩!”
; M# P* T- F2 A  o# A# B; \葛洪心想既是三清列坐的仙山,何不上去谒拜,当即辞别老农,向山上攀登。葛洪走着走着,仿佛来至蓬莱仙岛中,不由心驰神往,赞不绝口。他一边攀登,一边观赏,转瞬间日已西沉,道人环顾四周,附近既无村舍,又无人家,正愁没个打歇过夜的地方,忽见前面密林之中升起一缕袅袅的青烟,心中大喜,朝着青烟升起的地方大步走去。青烟升起的地方为本在户部供职李尚书隐居之所,二人相谈良久,后来李尚书一把扯下头上方巾,顺手挂在身旁石柱上面,紧随葛洪而去了。+ `" Q/ d; r) u0 @0 e
两人登上顶峰,却见三位银发长髯的老翁盘坐在一块巨石之上,其中两们正在对弈,另一们在旁观看。葛洪想:这三位老翁个个鹤发童颜,定然是三清天尊了。正想上前朝拜,突见一老翁身后跳出只白额大虫,一声长啸后,径直朝自已和李尚书扑来。葛洪旋即闪身岩后,李尚书则躲避不及,“啊呀”一声吓瘫在地。待葛洪扶他起时,猛虎早已不见,只见那三位老翁各骑着四不像、梅花鹿和斑虎,飘然而去,天地间恢复一片黑暗。葛洪和李尚书朝天拜了八拜,心中顿有所悟。此后,他们便在玉清峰北面山腰上结庐定居,筑炉掘井,一面炼丹,一面求乞丹药之入人络绎不绝。从此,葛洪被尊为开山始祖[14]  。8 X+ ~( Q, M3 r) \8 j7 ?+ h
贯休画罗汉
' q# H( o: c; |, T) B: W. g& `据说志初圆寂后,觉空禅师为了振兴师门,邀请当时著名画师贯休和尚来画十八罗汉。贯休接到觉空禅师的邀请,当即欣然允诺,但提出条件,要觉空大师亲手磨两盆点睛墨,待研磨七七四十九天后,自已方能动手作画。觉空禅师虽有振兴山门之念,却无含辛菇苦之心。听说贯休要他磨四十九天墨,心中老大不情愿,无奈贯休是当时不可多得的画师,且除了贯休,无人能画罗汉,他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他磨磨停停,停停磨磨,好不容易熬了四十九天,却只磨了一盆墨。为了应付贯休,觉空取来一盆水,胡乱地磨了几下,加进些早已磨好的浓墨拌了拌,遂成一盆,第二天一早将两盆墨交给了的贯休。
1 o- n9 k. p1 J3 t剩下的16个罗汉,虽也已有半仙之体,但因有眼无珠,结群逃到香炉峰西麓,被一块巨石依次绊倒在地。可怜这些半仙之体,一旦倒地便不能复生。于是跌成一堆,日后便成为一座山峰,形同罗汉叠坐,后人据此形态,便叫它“罗汉峰”[15]  。9 d& }' H( d6 W: N1 y, y" V2 P
文物古迹
0 y" H3 M( R2 u0 T遗址:洋堂寺、灵济庙、卓旗石、玉零观、老子宫观、葛仙观、韩无咎故居、丹炉、丹井9 W' g: b% a7 l- ]
观宇:潘公殿、方壕上、九天应元府、纠察府、演教殿、飞仙台、天门、三清宫、方士羽化坛、龙虎殿( g1 T% H5 c9 [6 k4 b
石塔:方士羽化坛石塔、风雷塔
/ _9 w# i0 M' X! p/ K- J/ b5 F& Y! m6 _$ f三清宫:位于玉京峰北面,居少华山龟背石上。地势高爽,背南朝北,总体建筑面积518平方米,周围占地2300平方米。正殿三间两进,就山势而建,前低后高,歇山屋顶,梁柱和外墙均为花岗岩结构。正面有三樘大门,中门上挂有青石竖匾,上书“三清福地”四个大字。大门两边刻有“殿开白昼风来扫,门到黄昏云自封”的对联。大殿正中神龛奉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道君、太清太上老君三尊神像,大殿后面是观音堂,中间奉有观音,两侧供有十八罗汉塑像。三清宫为宋王霖始建,明景泰年间王祜在其先祖三清观旧址复建三清宫、两廊、后阁、门楼、牌额及圣像,且延请全真道士詹碧云住山治观。三清山从此被称为道教“无双福地”。- J: u  q' d. f) V4 @
演教殿:位于九龙山北侧,三清山后面的松林里。殿宇4拼3间,顶中间高为悬山式,左右两间低为半边歇山式,全部花岗岩结构。内有石雕神像18尊,中间门坊上刻有“演教殿”三个字,两边石柱上刻有“法本自然演玄源之正教;经由元始阐道德之冲科”的楹联。
8 Q1 {" Z0 ]& A  \纠察府. r+ g, e" d% |+ C7 E& f
纠察府位于三清宫东北150米处的塍冈西侧。岩石结构,歇山屋顶,正面额枋上刻有“纠察府”三字,庙里有石刻神像6尊,庙前两旁各有石雕武士像1尊,姿态各异,庙后南侧有巨岩,上刻王永椟书题的“螣冈”两个大字。9 n* m8 H/ F6 F- G% R
龙虎殿
: _5 p* z! r, u) }龙虎殿位于海拔1568米的龙首山之巅。建筑面积46平方米,庭院式布局,廊型结构,歇山式屋顶,全由花岗岩石砌造而成。殿前左侧石刻青龙盘踞,右侧石刻白虎雄视。: h7 L4 l4 ?) ~7 w1 ~* M
潘公庙
# j- Z/ A* q0 m& u7 P$ O$ P+ B8 ]: m潘公庙位于海拔1557米的灵龟峰顶上。庙不大,全由花岗岩石叠砌而成,顶部庑殿式,庙宇四方形,简单古朴。九天应元府座落于九华山东南的坡地上,是一座亭式花岗岩小庙。基高一米,中部四面通风,顶上为歇山式,造型粗犷,正面额枋上刻有“九天应元府”五字,庙内供奉有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的石雕神像。
3 i) J1 R0 }9 U9 y$ ^# N. i玉零观
3 u3 K0 z' h4 Q$ w! B玉零观位于三清山东北,龙泉桥至风门的中部。观内供奉道教玉枢火府天将。观始建于明景泰年间,后毁于火,清嘉庆十八年重修,又遭火毁,今仅存残碑断柱。5 l+ W  W9 P4 B2 @5 R* m: y
西华塔
" _; v9 U6 O: p. D, h西华塔位于汾水至风门中间的庆云岭西华台。塔有七层,上4层为6角密檐实心,下3层为6角密檐空心,檐角翘起,每层由6块条形长石构成6面拱门,空间通透,塔的下部有两层很高的方形基座,基石上刻有“西华台”三字,宝塔全身不用粘结材料,制作粗放,造型独特,实为罕见。0 \* {! x, N1 f+ G; l( O$ K
风雷塔
, z* X5 a2 w- g3 T' m1 @2 ?风雷塔位于灵龟峰和龙首山之间的山口悬岩上。塔为5层,密檐6角,全塔身由一整石雕凿而成。塔虽不高,但建在突起的巉岩之上,从下仰视却有居高临下之势。塔原为王祜墓的附属建筑,当时堪舆观点为避山口之风而建,故名“风雷塔”。
% C( N" V+ r% t1 W# e) d步云桥5 \2 r6 v5 Z7 @5 H* r! Y; ]0 p
步云桥位于汾水村头,是登山的第一座古石拱桥。从步云桥开始沿石磴古道登山至三清宫5200米,至玉京峰6900米,步步登高入云,故名。, B' o; K2 N! f6 J. \. q4 j
浮云桥( n& e; v. t, R' x
浮云桥位于千步岭上、百步岭下的冲虚门内,是一座石拱桥。桥的北面是冲虚门,南面是天门,东面是深渊。桥倚绝壁,跨越险崖,面临深谷,高架在海拔1500米的天门要隘上。0 R, Q' _8 [+ A8 P, Y4 w
流霞桥0 O# v. h, c4 m
流霞桥是一座用石架的小平桥。上方是净衣池,下游是清华池。
5 ?$ C/ S& F& w. u* L登真台
7 ~6 _) m8 ]/ u登真台位于玉京峰北下方380米处,海拔1700余米,面积约20平方米。东南深整,峭壁悬崖,西北平缓,有路可上。台上有一岩,上书“登真台”三个正楷大字。台的南沿有两只大脚印,相传为方士羽化留下的足迹,旁刻有“履迹”二字。. t0 D; Y4 a6 d) y+ u. e
尚书悟仙台' O3 j/ N- ], j
尚书悟仙台位于玉华峰顶西南侧,海拔1700米。有一方巨岩突起如台,高约4米,陡险难攀。台上有石雕神像一尊,头部已经风化,峭壁上刻有“尚书悟仙台”五字。相传明朝兵部尚书孙原贞曾游山到此,见台下云涛涌动,雾气飘忽自如,顿悟玄机,心身如入仙境。
& N1 q) ^; p* F" t飞仙台8 M/ o% K0 `: b: e& o. ?( o6 e! p
飞仙台位于虎头山上,是一座塔式建筑。基部有两层大方脚,上层正面基石刻有“飞仙台”三个楷书大字。中部由4块大角石组成,平面为方形,每面有一小拱门。上部是圆形,比中部略小,亦由4块大石构成,四面拱门,中间空透,仅存半边。顶部为凸圆形,已倒塌。
  S8 u9 l% a6 v0 K7 V. F9 q8 l岩壁浮雕5 C% F) f8 j  W7 d) J
岩壁浮雕从风门至三清宫沿途有石像24尊,大小相近,高约1米,多为明代文职官员服饰,形态慈祥,工艺粗犷。雷神像一百步门岩壁上雕刻雷神像,尖嘴赤脚,身着盔甲,手执兵器,神态威武,雕工精细。
" y2 `. j( ^6 }伏魔上相刻于涵星池堤坝北头岩壁上,神像宽袍大袖,头戴道巾,手握玉笏,垂目端坐。. c: y2 j9 k. h, H
龙虎雕像一龙虎殿前左右巨岩上,有石雕龙虎。石龙蟠于左,面积约4平方米,突眼扬须,张牙舞爪。石虎踞于右,高宽近1米,长约2米,蹲伏于地,昂首曲尾。0 k5 Q6 U' P. [
花岗岩圆雕
8 _0 o+ w' E8 l' D) S少华福地有石雕神像、石雕香炉等。三清宫、演教殿、纠察府、龙虎殿、九天应元府、少华福地和天府诸处有石雕神像30余尊。少华福地石坊前的左右神将,三清宫门坊神龛内的灵官、魁神,均系花岗岩雕成,高达1米多,雕工精细。石香炉高1米余,炉腿系兽头花纹,工艺精湛,古朴大方。詹碧云藏竹之所的平台栏干,设计朴实,雕工粗犷,栏于石柱上的石狮。
. v( O0 {, A. m峭壁字刻1 q) K/ z" y. ?; [4 m" g0 o! R
三清山壁刻,主要是峰名、景物和地名,共63处,如白石井、香葩笼、王家岩、登汉桥、挂冠岭、玉京峰、尚书悟仙台等字均刻揩书,笔力刚劲;雕工精湛,传字之神韵。0 l6 ~9 j$ f% u+ @+ U
61.jpg 580F65E1-DAD9-47BC-965C-A18FBE4D0F59.jpg 181416myac5ipgvzaals2y.jpg 2572038_152239078600_2.jpg 20101030_c9b481db8497d74a10e18Lp35X8cMh8p.jpg 1012204152709.jpg 20160113183017_2470.jpeg 200482521049174.jpg d0a19dfb43166d22e7b5fd55462309f79252d288.jpg U10826P1332DT20150213101247.jpg userid232991time20130518072850.jpg wKgBt0_1MAnF4CRaAAD-hhonaXY63.jpeg 4 h3 e6 Z- M% f- Z$ a( K) R) O
逍遥游户外网每年都会发布几次大美三清山活动,去领略“神仙居住”的震撼美景,敬请关注:国内长线
8 L0 x! a* F+ Z, y5 b

返回头条返回主页户外中心同城活动活动视频影视欣赏同城资讯金币商城直播室点歌台户外保险


参加活动:12

组织活动:92

逍遥游 发表于 2016-7-20 11: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美景无限,7.25出发。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飞鹰 发表于 2016-7-21 15:31:05 | 显示全部楼层

" A' U2 I9 b1 M8 t: u' U; K/ \, f

参加活动:371

组织活动:288

 楼主| 履步青云 发表于 2016-7-21 15:53:17 | 显示全部楼层
神仙出场: X' u1 q* _5 I( \8 U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飞鹰 发表于 2016-7-22 19:2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到了三清山才知道天上有神仙!所以有时间一定去
2 v& D4 I" _; ^

参加活动:371

组织活动:288

 楼主| 履步青云 发表于 2016-7-22 19:2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飞鹰 发表于 2016-7-22 19:25
$ B. F, M$ r' p+ p: ?到了三清山才知道天上有神仙!所以有时间一定去

8 \; x  ~- D  _; }- ?是的7 g0 o0 n( }! l-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 为什么选择我们
  • 百万品质线路任选
  • 最好最优质服务高品质服务
  • 全网性价比最高
  • 旅游一站式服务

关注我们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13-2014 逍遥游多媒体工作室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