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户外联盟

履步青云 发表于 2022-1-25 22:33:37

驴行济南:大寨山—黄花山—王老顶—打虎拳山(转载)


  2017年2月18日星期六,山野户外一行四人(南山壁虎、我爱我家、黄河澜、拙人勤耕)在西八车场乘上142路公交车,约半个小时后到达石匣村,早上8点左右人员到齐,开始了我们今天的驴行济南活动,穿越:大寨山—黄花山—王老顶—打虎拳山。
  石匣村位于济南市市中区十六里河镇最南端,南与仲宫接壤,西与党家镇毗邻,村庄随东西走向山势呈东西狭长布局。
  穿过石匣村,村南的高山就是大寨山,大寨山西面是小寨山,两山一高一矮,一大一小,东西排列。两山都呈现出明显的石崮风貌,如同戴着一顶和尚帽,四周陡峭,峰巅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下面坡度由陡到缓,放眼望去,酷似一座高山城堡,雄伟峻拔,极难攀登。

  我们在村民的指引下,跨过一座石桥,穿过层层梯田,从小路直奔大寨山,大寨山海拔约380米,山势陡峭,一路向上,不一会竟也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爬到半山腰时,看到有一条盘山公路,顺公路向上,来到一座仿古牌坊前,上书“山承泰岳”四个金色大字。穿过牌坊,远处绿树丛中飞出一角红砖青瓦,雕栋画梁的仿古建筑。
  走近看是一座泰山庙,整座庙宇修建在U形山坳的高台之上,面积不大,但建筑精美,且很有层次和意境,给大寨山增色不少。虽是前两年的新建筑,多年后经历史的沉淀和渲染,亦有可能成为名山古刹。








  从庙里出来,庙里的师傅热情地告诉我们,庙东面有一条上山的小路,是最近的一条路,怕我们找不到,一直将我们送到小路口,阿弥陀佛,出家人慈悲为怀。
  我们在沿着小路顺利地来到山崮下,此处危岩耸立,形如刀削斧劈,据说攀登顶峰只能通过东南西北各具特色的四门。我们从北面的石缝中登上大寨山顶,峰顶有大小石锅、旗杆窝,不知是何年何月何人留下。
  当我们爬上大寨山顶时,偶遇一只黑灰色的小松鼠,瞪着一双机灵的眼睛瞅着几个不速之客,当举起手机准备给它留影时,立即逃之夭夭,看来不喜欢有人打扰它们平静的生活,或是不习惯在镜头前的感觉。


















  从大寨山顶下来,我们根据村民的介绍向东去寻找“朝阳洞”。据说,朝阳洞位于大寨山的东南面一崖壁下,可我们向东走了一公里多,也没有发现朝阳洞的影子,考虑后面的路程还很长,为不影响今天的行程,只好放弃寻找。重新返回大寨山崖壁下,顺崖壁下面的小路前去小寨山。





  小寨山,现已经建成济南市大石崮森林公园,又称“石崮生态园”,属私人领地。我们离公园大门很远,看门狗就狂吠不止,经看门人同意后,我们拍了几张照片便匆匆离开。
  园内有大型蓄水池月牙湾,更有古迹石崮山寨遗址。园区还建有古山寨大门、龙亭、古驿站、修复的古驿道、仿古城墙、碉楼、休闲木屋、健身泳池等,甚至还在陡峭的悬崖石壁上修了一个悬空栈道。






  下一个目标是黄花山,小寨山到黄花山中间有一块难得的平原,两者相距约2公里多。我们穿行在空旷的田野里,头顶蓝天白云,初春熙阳娇艳明媚,万物正在渐渐复苏,空气中含有一种春天所特有的芬芳。走在田边的小路上,心情格外愉快,脚步踏实而轻松,不知不觉黄花山已展现在眼前。
  黄花山位于济南市历城区仲宫镇朱家庄东南,东临水波浩渺的卧虎山水库,玉符河绕过黄花山源源不断地流向远方,黄花山因植有大量连翘,每年春天便满山遍野盛开黄花而名。
  远看黄花山被苍松翠柏点染,山崖耸立陡峭,山水相依,山东面的峭壁上一座佛塔高耸入云,如同点睛之笔,使整个黄花山更加巍峨俊秀,充满禅意,并给人一种神秘感。据说山上的柏树如果被折断枝杈,流出来的是像血一样的红色液体,不过我没验证过。
  穿过朱家庄村,越过密如棋盘的养鱼池后,走上玉符河潜水桥,此时已正午时分,腹中碌碌,索性坐在河中央的潜水桥上赏景、午餐,岂不快哉。青山、流水、佛塔、游子,巧妙地构成一幅美丽的春游山水画,我们也成为画卷中的一部份。
  餐后,我们迫不及待地起身上山,进入充满禅意而神秘的黄花山中。黄花山不高,却十分陡峭。因平时少有人走,茂盛的灌木丛——连翘,已经用它那细长而柔软的枝条将又陡又窄的山路塞满。我们只能用手拨开树枝低头钻过去,这要是在连翘花盛开的时节,将是多么美丽而浪漫的旅途啊!















  山上有一四柱方亭,据说是一钟亭,仔细观察此亭部分构件是老件,部分是新件,此亭由于年代久远,已经损坏,近年经过重修后得以保存。




  四方亭上方有一水池,水池边上刻有线条,可能原先上面有一建筑。水池旁边有一观音堂,建筑年代不详。





  从观音堂旁边绕过去,不远处就是黄花山石窟造像,此神洞天成,内有佛爷、十八罗汉,外有协天大帝,洞后又有倒坐观音,亘古以来盖已有之,此历邑之巨观。
  据洞内金承安二年(1197年)杨十三郎造像碑记载,此造像最早始于金代中叶,距今已有八百年的历史,是历城仅存的三处金代造像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宗教、艺术研究价值。石窟为自然洞窟坐北朝南,洞外原有石墙已圮,今重修。
  洞壁刻有佛像20余尊,造像有部分破坏。洞内有杨十三郎造像碑1块,其他造像题记刻若干。1979年被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石窟出来,沿山腰小路继续上山,我们朝着东面佛塔的方向走,路越来越不好走,只能小心翼翼地行走在山崖边上,紧紧地抓住旁边的小树,一点点地向前移动,好不容易来到佛塔前。
  黄花山佛塔建在山东端一巨大悬崖之上,塔基建有高台,塔身八角七层,重檐飞栋,金顶红柱,金碧辉煌,窗户洞达,十分壮观。外形轮廓由下至上逐层收缩,形如锥体。每层四边建有观景回廊,塔底层回廊特别宽大,凭栏远眺,碧波荡漾的卧虎山水库风貌尽收眼底。





   黄花山靠卧虎山水库一侧,还坐落着一座古老的佛寺——真经寺。真经寺曾经是一座香火鼎盛的寺庙,山上的很多碑刻是鼎盛时期、香客众多的时候留下的。

  在此后的很长时间,真经寺慢慢衰落下去。后来常善法师来到这里,开始主持寺庙,修复了攀山的台阶、山上的佛塔、祠堂的部分佛像等,相信真经寺一定会再现香火鼎盛的局面。

  因去真经寺的路不好走,我们还要奔王老顶,所以就没去真经寺拜谒,留待下次一定为真经寺添一柱香火。
  告别黄花山,一路向西南的王老顶走,这一路比较好走,道路平坦,拔高很少。
  回头再看一眼黄花山,山巅上高大的佛塔已经变的很小了。


  很远就看到月亮湾的巨大雕塑“月老”,从黄花山大约两公里左右到达王老顶。从王老顶东面的山腰绕过去,转向东南方向,约一公里就是“月老”所在地了。
  月老,民间又称月下老人、月下老儿,是中国民间传说中主管婚姻的红喜神,也就是媒神。是天庭的一位上仙,如果谁还没有自己的那一半,可一定要去拜一拜月老,很管用的噢。







  这是月亮湾在山顶上修建的“月亮部落”,曾经红火一时的游乐场,今已经败落,已成为养牛场,也算物尽其用,找到了归宿。

















  离开月亮部落,就要往回返了。我们选择继续向东走,然后沿东面一溜南北走向的山脉向卧虎山水库方向走。
  从月亮部落沿山脊向东,没有太大起伏,山上一层厚厚的枯草,被踏出很明显的路迹,看来这条路走的人不少。大约走过两公里左右,有一条向北拐的小路,路口被好心驴友拴上了标志,很容易找到。
  下面图片中是南北向的山脉,一会我们就要拐到这里。


  南北走向的一溜山脉大约有2.5公里,山势险峻,岩石突兀,悬崖陡峭。一路上最值得一提的是“一线天”,整个山石被劈开一条裂缝,接近一米宽,并且一边高一边低,高低差也有1.2米左右,四周全是垂直的悬崖。
  要想继续向前走只有跨过裂缝,才能到达另一侧。只好从高的一端跳下来,然后再撑着石壁从石缝中慢慢地下来,石缝上宽下窄,快到底时一个人很难通过,幸好我们几个没有胖子,要不然卡到石缝中进退两难就麻烦了,巨大的岩石,谁也推不动,只能等饿瘦了才能跑出来。









  从一线天下来,后面虽然也有一些小悬崖,但和一线天比那都不是事,很轻松即可过来。这里的山脉一直延伸到卧虎山水库,据说这座山叫打虎拳山,好似一只正发力的巨大拳头,直捣卧虎山。











  这不知是谁的脚印,力量够大,在坚硬的岩石上一脚踩出这么深的坑。比了一下,好像是一位婀娜小姐之雪白如玉,小巧玲珑的美足。看其脚型纤长,曲线优美,虽纤纤细脚,却不失丰满。



  下行4点10分左右,来到北草沟村811路车站,据说隋末唐初名将秦琼的家乡就在这里,很多资料记载秦琼是济南历城人,但具体地点没有记载,到底是真是假不得而知。
  查了一下站牌,811车要等到5点半才发车,我们坐下休息一会,夕阳西下感觉有一丝凉意。看时间还早不如向仲宫方向慢慢地走,边走边欣赏夕阳下的卧虎山水库。
  西下的夕阳将天空染红,也将碧波浩渺的卧虎山水库照耀的波光粼粼,水面上好似镶嵌了无数宝石,在阳光的照耀下一闪一闪地发出无数条美妙的光芒。






  不知不觉沿着卧虎山水库走了2公里,已经来到东平坊村,这时也快到公交车发车时间了。我们在这里等了一会,就乘上811路公交车,从仲宫换乘88路车后返回市里,回到家已经晚上8点多了。
  今天,全部行程22.25公里(如果加上早上在石匣村等人时爬的2公里,共计24。25公里),运动耗时近7个小时,累计升高1031米,属较大强度户外运动。一路上有山有水,风景秀丽,悬崖峭壁,惊险刺激,是一条不错的线路,可能对有些人来说强度有点大,走时慎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驴行济南:大寨山—黄花山—王老顶—打虎拳山(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