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定南针的传说
在玉泉寺正南千米之处有一座椭圆形山头,上面长着一棵树高20米,腰围l米的松树。树冠茂密,荫盖半亩,树身北侧与玉泉寺大雄宝殿的中心线相对,每天下午时树影形成一条垂直的线带,与现在钟表的时针相交,当地的山民都叫它“定阳针”。以该树为点向南望去,透过南天门,遥望岱庙后载门又恰巧构成一条轴线。奇特的古代建筑与自然巧妙的融合,给人们的以无尽的遐想。据史书记载,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三月,乾隆奉母东巡来到泰安后,对当时的泰安知府朱孝纯说:“前几次登泰山,都是从前山阶梯而上,这次我想从后山攀登,可否有路?”
朱知府听后马上回答说:“陛下,有!以臣之见,您若从后山攀登为最好,那里山青水秀,鸟语花香,乃人间天堂。”
乾隆皇帝听完朱知府的上奏后,精神焕发,喜上眉梢,高兴地对群臣说:“朱知之心,我们何不借此之机,饱赏一下岱阴风光呢?!”沿乡村小路,穿过上梨园、大律口、藕池直奔玉泉寺,在玉泉寺稍作休息之后,越过定南针(山)、卖饭棚子、蛤蟆腚直达碧霞祠。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当乾隆行至玉泉寺时,主持僧智崇热情地招待了乾隆一行。休息之余,乾隆皇帝问智崇:“你出家到这里有多长时问了?”
智祟答:“十年有余。”
乾隆又问:“该寺是什么年问所建?”
智崇回答说:“创建于北魏金,金泰和六年重修。”
乾隆又问:“这里还有些什么景观和传说吗?”
智崇说:“该寺两侧有两个自然脚印,传说是佛爷来时留下的。”
智崇指着南面一座椭园形山头说:“那叫定阳针山,山上有棵古松,向北与大雄宝殿的中心线成一条轴线。每天中午,树影与时针重合,当地山民叫它定阳针。”
乾隆听后到感稀奇,马上问朱知府是否真实。朱孝纯回说:“是!”乾隆说,既然属实,将名改为“定南针山”岂不更好。从此“定阳针”改名为“定南针”的故事流传至今。
应该不算传说,果有此事!/呲牙/呲牙/呲牙 长知识。;P
页:
[1]